簡單的討論選區(qū)不透明度
現(xiàn)在我們看到的效果比較令人費解,填充之后,畫面上出現(xiàn)了4個矩形,就像和我們在通道中所畫的四個矩形一樣。
可為什么載入選區(qū)時候只看到三個虛線框呢?并且為什么四個矩形中只有一個是黑色而其余三個都是灰色,難道剛才有使用灰度色填充嗎?
先來看第二個問題。我們點擊圖層調板背景圖層前面的眼睛標志(下圖青色圓圈處),這樣將隱藏背景圖層,如下圖。圖像中出現(xiàn)了許多灰白相間的小方塊,這些小方塊是Photoshop對透明部分的表示方法,因為透明這種現(xiàn)象在顯示器中實際是無法完美表達的,因為顯示器不可能是透明的。因此Photoshop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表示透明。要注意的是,不要把白色和透明混淆在一起,白色是一種顏色,而透明是沒有任何顏色。兩者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。
從上圖我們看到最左邊的方塊是完全不透明的,而其余三個方塊都呈現(xiàn)出了半透明的效果。
因此之所以會出現(xiàn)灰色,并不是因為填充了灰色,而是因為填充了半透明的黑色,再加上白色的背景,看起來就形成了灰色。
如果背景色不同,呈現(xiàn)出來的顏色也會不同。為了證明這一點,我們先將背景圖層顯示出來(顯示圖層的方法和隱藏圖層是一樣的,在同一個位置再次點擊即可)。然后調出信息調板〖F8〗,將鼠標移動到最右邊的方塊上,如下左圖,看到RGB數(shù)值相等,說明這是一個灰度色。
接著將背景層填充為一個綠色(在圖層調板選擇背景層后填充,注意不要填錯層),再察看RGB值,就會看到變化,如下右圖,已經不再是一個灰度色了。這說明半透明部分的圖像和背景色是會產生交融效果的。
現(xiàn)在我們就涉及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:選區(qū)并不一定是完全選擇的。同樣是虛線框內的范圍,卻可能有不同的選擇透明度。
而選擇透明度無法直接用眼睛分辨出來,只有在對選區(qū)進行了填充等操作后才會顯示出半透明的效果。除了填充以外,如果將選區(qū)用去進行色彩調整的話效果也會不同。如下圖是同時對兩個不同透明度的選區(qū)使用同樣的色彩調整的效果。可以看出右邊的調整效果較左邊微弱一些。這是因為右邊區(qū)域的選擇不透明度要低一些,好比說這個區(qū)域的“力量”相對弱一些,它所產生的影響也相對要小一些.
從以上的內容我們不難看出,Alpha通道中純白的部分轉換為選區(qū)后是“全飽和”的,灰色轉換為選區(qū)后是“半飽和的”。至于黑色就是“完全沒有”的。
我們在前面說過Alpha通道中的純白代表的含義是選擇,黑色代表的是未選擇。
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:白色(K0)部分代表的是完全選擇。黑色(K100)部分代表的是完全未選擇。其余的灰色依灰度不同,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選擇程度。
好,現(xiàn)在就可以來回答為何最后一個矩形沒有出現(xiàn)虛線框的問題。
首先來回顧4個方塊的顏色,從左到右分別是:K0,K49,K50,K51。按照前面定律,K0就是白色,而白色代表了完全選擇,因此可以看作K0的選擇度是100%,同理K100的選擇度是0%,就是什么都沒選的狀態(tài)。那么K49的選擇度就是51%,K50的選擇度是50%,K51的選擇度是49%。關系如下圖。
在Photoshop中規(guī)定,如果選擇的程度小于(不含)50%,那么選區(qū)的邊界將看不見。就是看不到那流動的虛線。所以那四個矩形中只有前三個出現(xiàn)了流動虛線,第四個沒有。就是因為第四個的選擇程度低于50%。
記住K的百分比和選區(qū)選擇程度的百分比,正好是相反的。K值越高選擇程度就越低。K最高就完全沒有選擇。相反K值越低選擇程度就越高。K最低的時候代表的就是完全選擇了。
但即使是看不見,選區(qū)仍然是存在的。正如前面所做的填充、色彩調整之類的操作,同樣會看到效果。
如果在一個選區(qū)中任何地方的透明度都小于50%,那么整個選區(qū)都會看不到虛線框?,F(xiàn)在用一個K51%的大矩形,在通道中把原先的四個矩形全部覆蓋。如下左圖。單擊這個通道載入選區(qū)??吹揭粋€Photoshop彈出一個警告。如下右圖。
關閉這個警告框,回到正常RGB方式〖CTRL ~〗,填充一個顏色或進行色彩調整,就會看到選區(qū)的效果。
因此要注意:Photohsop選區(qū)的流動虛線框,并不一定代表選區(qū)的全部范圍。即使完全沒有流動虛線,也有可能有選區(qū)存在。
如果剛才載入那看不見邊框的選區(qū)之后,使用繪圖工具涂抹,就無法涂抹到選區(qū)之外。這是因為一旦建立了選區(qū),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只對選區(qū)有效了。而這個時候由于選區(qū)并沒有顯示流動虛線,所以會造成迷惑。
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,取消選區(qū)〖CTRL D〗后就可以任意涂抹了。以后如果遇到類似的問題就可以這樣試著解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