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美無縫拼接圖案制作教程
無縫平鋪圖案深度分析
現(xiàn)在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剛才定義的菱形圖案,為什么它能夠無縫平鋪呢?因為在圖案最左端的1像素部分,與圖案最右端的1像素部分有良好的像素承接關(guān)系。這種承接關(guān)系體現(xiàn)在位置和顏色上。我們可以據(jù)此來推斷,用一條線段來作為圖案的話:
1:線段的兩個端點分別位于圖案的左右邊界,且處在同一水平線上,那么這條線段的平鋪效果最好,首尾相連,可以形成無縫平鋪。
2:線段的兩個端點都沒有或只有一個到達邊界,那么平鋪效果其次,首尾雖不能相連,卻也不會產(chǎn)生斷接感。
3:線段的兩個端點分別位于圖案的左右邊界,但不在同一水平線上,那么平鋪效果最差,因為首尾既不能相連,又產(chǎn)生了斷接感。
分別對應(yīng)下圖中3種效果范例。
上面所說的第一種平鋪,其實還要一種例外的可能性:如果線段穿越邊界時候呈現(xiàn)一定的角度(常見于曲線),那么位于分界點的兩個像素(下圖中的A與B)即使不在同一水平線上,卻同樣能夠形成無縫平鋪。因為它們之間的落差符合線段的走勢。這樣的差異通常也就是1像素到2像素的距離,再大就會產(chǎn)生斷接感了。
除了位置,邊界像素的顏色對于平鋪效果也是有影響的。這常見于使用漸變色作為平鋪的時候。為了使效果明顯,我們使用了模擬漸變的色塊,并打上顏色數(shù)字來說明問題,如下圖。
如果頭尾顏色相同,顏色相接會產(chǎn)生一個重復(fù)的區(qū)域,使得顏色1在平鋪中的比例兩倍于其他顏色,造成不協(xié)調(diào)。當減去其中一個后,顏色的過渡就協(xié)調(diào)了。這可以從數(shù)字的變化上看出來。
不過如果漸變圖案中的顏色數(shù)量較多或所占區(qū)域較小(如顏色只有1像素寬),這種重復(fù)的效果就不容易被覺察,也就不必過于苛求。
頭尾重復(fù)的情況也會出現(xiàn)在動畫制作中,如下圖是一個順時針旋轉(zhuǎn)箭頭的動畫過程,每幀的停留時間為1秒。注意第1幀與第9幀的箭頭角度相同,這樣在播放的時候,箭頭在這個角度就會停留2秒,看起來就好像頓了一下似的,造成動畫的不連貫。
前面我們所制作的無縫平鋪圖案又稱為2方連續(xù)圖案,因為只考慮到了橫向或豎向(所有例子旋轉(zhuǎn)90度即是)平鋪的需要。這樣的圖案在填充大面積的區(qū)域時會顯得很單調(diào)。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制作4方連續(xù)圖案,這并不困難,就是把兩個方向結(jié)合起來考慮而已。
在第一個菱形的基礎(chǔ)上,我們再創(chuàng)建一個30%左右的小菱形漸變,按照前面相同的手法處理成如下左圖的樣子。盡管很簡陋,但這就是一個真正的4方連續(xù)圖案了。平鋪效果如下右圖。
在制作這個圖案的時候,大家最感到?jīng)]有把握的就是讓菱形在邊界正好保留一半大小,這個過程中稍有誤差就會造成平鋪圖案斷接。所幸菱形具有很明顯的棱邊可提供視覺參考。但對于一些其他的形狀就未必能夠準確把握了。
用Photoshop“位移濾鏡”制作平鋪圖案
為了準確和快捷地制作平鋪圖案,可以使用Photoshop的位移濾鏡。讓我們先制作出早先的那個大菱形并柵格化,確保選擇該層,然后【濾鏡>其他>位移】,設(shè)置如下左圖,注意要選擇“折回”,就會在圖像中看到我們之前手動復(fù)制圖層并移動到邊界的效果。那這個位移濾鏡是什么原理呢?
位移濾鏡在“折回”方式下就是假定圖像已經(jīng)作為圖案并進行了平鋪,如下右圖,以平鋪中心的原圖案(下右圖紅框內(nèi))為基準點,向四周移動一定的距離后,用該處的圖像替換原先的圖像。
我們這個圖像的尺寸是120×120,那么按照左圖的設(shè)置水平移動60(或-60)像素,就相當于橫向移動一半,應(yīng)該停留在下右圖的藍色區(qū)域內(nèi),正好是左右各端露出菱形的一半。可以預(yù)見,如果垂直也設(shè)為60(或-60)像素的話,所得到的應(yīng)該是下右圖綠色區(qū)域內(nèi)的圖像。
在完成大菱形的水平位移后,再建立并柵格化一個小菱形漸變層,然后進行60(或-60)像素垂直位移,就可以得到與之前相同的效果。使用濾鏡前注意正確選擇圖層。
掌握了位移濾鏡的使用后,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制作無縫平鋪圖案。新建一個60×60的圖像,新建一個圖層,使用自定義形狀工具〖U/SHIFT
U〗在其中繪制“草2”形狀(如找不到可復(fù)位形狀),將其與背景層上下居中、左右居中對齊(要以背景層作為基準層,方法可參考操作速查0516),然后復(fù)制該層(選擇圖層后〖CTRL
J〗),對復(fù)制出來的圖層(或原圖層)使用位移濾鏡,水平及垂直方向均設(shè)為圖像大小的一半(30或-30像素)。得到如下左圖的效果,可將圖案的名字起為“紫色小草”之類的。填充效果如下右圖。
我們知道平鋪的效果關(guān)鍵取決于圖案邊界,因此首先要保證圖案邊界的連續(xù)性?,F(xiàn)在我們來制作較為雜亂的可平鋪背景,設(shè)定如下筆刷:散布楓葉形狀、直徑30像素、間距80%、大小抖動100%、角度抖動100%、色相抖動100%。
選一個彩色前景色(不能選擇黑、白或灰度,否則沒有色相抖動效果),在一個150×150的圖像中繪制一個十字形,注意楓葉不能超出邊界,原則上是越貼緊邊界越好,但這里先不用強求,后面有辦法來彌補。
然后將圖案垂直位移一半(也就是75像素),這樣就會露出原先在上下邊界留下的空白。用相同的筆刷填補空白處。
接著水平位移、垂直位移一半,就會露出原先在左右邊界留下的空白,同畫筆填補。最后再垂直位移一半,即可得到可作為無縫平鋪圖案的邊緣。
以上步驟如下左圖所示。其中的步驟2和步驟6可以替換,也就是說可以先填補水平方向再填補垂直方向。
在得到具有可無縫平鋪邊緣的圖案后,最重要的步驟就完成了。接下來可在中間的空白區(qū)域隨意添加一些圖像,但必須保證添加的圖像不能超出邊界。如下右圖。
濾鏡是作用于單個圖層的,可以利用這個特性來添加更多的平鋪效果。如下左圖,將前景色設(shè)為黑,將筆尖形狀改為“沙丘草”,取消色相抖動(由于前景色為純黑,屬于灰度色,而改變色相對灰度色是無效的,因此即使不取消這一項目也不會造成色彩的偏離),適當增大直徑,其余筆刷設(shè)定不變。
新建圖層,在中間畫一些草(不要超出邊界),然后進行水平與垂直位移(各50%)。再在中間空余出來的地方隨手畫幾下(不要超出邊界),完成后效果如下左圖(隱藏了其他圖層)。
為什么這里不采用之前“紫色小草”那樣,將復(fù)制出來的圖層進行位移呢?這是因為“紫色小草”需要圖案的一致性。而我們這里要避免一致性。
將新的沙丘草圖案層反相〖CTRL I〗以得到白色,然后置于原先圖案的上層,就可以形成如下中圖的效果。平鋪效果如下右圖。
可能有的人會問,那為什么一開始不使用白色去畫沙丘草呢?這是因為對這個圖像的背景而言,用白色繪制沙丘草不容易辨別邊界是否超出,因此先使用黑色。
做到這里,特別是看到上左圖的透明沙丘草層時,大家有沒有想到一個問題:能不能定義半透明的圖案呢?
答案是肯定的,Photoshop支持帶有Alpha通道的圖案,如果大家在前面的制作中都是將圖案繪制在新建圖層上,那么隱藏背景層后定義圖案就可以得到透明的效果。如下左圖。還可以將沙丘草圖案層作為選區(qū),給現(xiàn)有的楓葉層再添加一個蒙版。方法是〖CTRL
單擊圖層縮覽圖〗將沙丘草層轉(zhuǎn)為選區(qū),然后選擇楓葉層,【圖層>添加圖層蒙版>隱藏選區(qū)】則可做出如下右圖的效果。大家可以自己找張圖片來看看半透明圖案的平鋪效果。